【ETF怎麼買?】影響ETF的績效3大原因+挑選5大原則
影響ETF績效的3個因素
1. 資金規模
如果ETF直追蹤指數的組成規模較大或股票檔數較多,但是該檔ETF的資金規模太小,則會無法完全複製指數,也就是沒有足夠資金可以買進一模一樣的成分股比例,這樣就會造成追蹤偏差而影響報酬率。
當ETF的資金規模太小的話,就會無法持續營運下去,就會面臨下市的風險。所以在投資ETF的時候,建議選擇資金規模比較大的、發行時間較長的ETF會相對比較安全一些。
畢竟這樣的ETF已經過時間的考驗,並且也有一定的投資人在投資,只要ETF的營運沒有太大的變動或改變,面臨下市的風險就相對小很多。
2. 內扣手續費(管理費)
ETF 也是需要負擔管理費用,包含經理人、基金公司行銷費用…等等,這些費用會直接從 ETF 的淨值內扣除,因此又稱為「內扣費用」,這邊整理一個表格介紹一下內扣費用包含了哪些:
內扣費用類別 | 用途 |
經理費(又稱管理費) | 是經理人操作ETF投資組合的管理成本 |
保管費 | 是支付給「負責保管ETF資金銀行」的成本。 |
一般主動基金的總內扣費用約1~2%,ETF 則是0.5%左右,投資 ETF 依然要留意內扣費用的比例,雖然比例比主動基金小很多,但如果有兩檔不同投信公司發行的ETF,且他們追蹤的指數都是同一個的話,這時候總內控費用的比較低的投信公司對投資人來說是相對有利的選擇。
3. 高周轉率、折價溢價
周轉率是指的是「一檔基金多久會買賣一次股票」,因為每次買賣都有收續費、證交稅的交易成本;簡單來說,周轉率越高的 ETF,表示買賣的越頻繁,交易成本也會隨之提升,身為投資人的你要留意投資的ETF是不是有高周轉率的現象。
每檔 ETF 現在的實際價值,會用「淨值」來表示。而折價與溢價用最簡單的理解方式來說,「折價」就是你買便宜,「溢價」就是你買貴了。
折價 | 溢價 | |
定義 | 淨值>市價 | 淨值<市價 |
投資人個感覺 | 買便宜了 | 買貴了 |
這邊也直接用數字舉例給你看,假設ETF的淨值是50元,而今天股市ETF的交易價格是48元,這時候如果你買進了就稱為折價;但如果股市的交易價格是52元,這時候你買進了就是溢價。
▲ ETF折價/溢價示意圖。圖片來源:medium.com
這支影片我們也整理了4個新手投資ETF要注意的事項,一次說給你聽。
挑選優質ETF的5個大原則
1. 選擇一般型(原型、現貨)ETF
所謂原型的ETF是指投信公司直接把募集到的資金直接購買股票,而不是其他衍伸性金融商品(例如:期貨),而且直接購買股票可能享有的股票配股、配息制度,通常投信公司會依照成分股中收取到的股息,統計之後再分配給投資該檔ETF的投資人,台股中的一般型ETF像是0050、0056。
當然也是會也一般型的ETF不會配股息給投資人,有沒有配息要看ETF的公開說明書,每檔ETF都會寫清楚他們是投資什麼樣的標的、有沒有配息,投資前要看清楚,以免和自己的期待有落差。
2. 選擇交易量大、流動性大的ETF
股票市場內的交易量大小代表著流動性大小,通常熱門的ETF每天成交量幾百萬股,但冷門的ETF交易量可能只有幾千股,如果交易量大表示越穩定,下市的機率也會比較低。
交易量小的ETF可能會發生想買但買不到,想賣但賣不掉的窘境,因此交易量就是評估ETF流動性的一個指標,交易量越高、流動性越高,因此買賣價差就越小。
你可以想像如果你今天要賣出ETF,但因為流動量太小,你想要賣的價格卻找不到想的買家或者市場上根本沒有買家想要買,這樣你可能要降價賣出或者賣好幾天才能賣出。
相反的,如果是流動量大的ETF,當你想要賣出股票都很容易找到願意跟你買股票的買家來承接,也比較容易賣到你心儀的價位。
3. 選擇指數ETF,不選特定標的ETF
以ETF特性來看,適合長期投資在大範圍標的,而指數型ETF又稱為市值型ETF,它的投資方向以大盤指數為主。
以美股最有名的指數型ETF:SPY,成分股是美國前500大企業,整體市場大,穩定性也較高;台股ETF:0050就是台灣總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最為成分股,而指數型ETF績效就是跟者整體市場的變化,當市場表現好ETF成長性就好,市場表現差一點ETF表現就平淡一點,但是長期而言股市的表現都是不斷在成長。
而特定標的ETF,例如:黃金、石油、能源、電動車等等,僅投資在特定產業或者原物料,這類型的ETF表現與產業或新聞消息會有很大的連動,波動會比較明顯而長期趨勢不一定是上漲狀態,有可能只是短期的熱門而已,如果不是很熟悉這樣的產業類型,會建議新手投資盡可能先不要接觸。
4. 追蹤誤差高低、管理費用多寡
ETF的目標就是追蹤特定的指數,期望它的報酬可以跟指數走勢一模一樣,但因為會有管理費用、資金規模、成分股的轉換成本…等等因素,造成指數追蹤差異,讓ETF報酬無法100%貼近指數報酬,當然如果追蹤差異越小則越貼近指數,管理費用越低越能降低投資的成本。
當然大多數形況下ETF的追蹤誤差都不大,但是如果追蹤誤差擴大的時候,投資績效也可能跟著變差。
▲ ETF因為內扣費用的關係會讓成效跟追蹤的指數一定會有誤差,建議投資人要選擇追蹤誤差小的ETF來投資。圖片來源:blackrock
5. 資金規模大小、評估成立時間長短
選擇資規模大ETF比較能隨著資金規模提升而調降總開銷費用,能讓較多的資金購買成分股,讓ETF的績效更能更貼近指數的表現,並且分散投資在大型公司的持股相對穩健,往被下市、清算的風險也較低。
畢竟ETF的資金規模太小,不僅可能無法完全複製指數的表現,也面臨可能下市的風險。所以你選擇投資資金規模較大的ETF,能降低ETF被下市的風險。
另外,成立時間越長,也代表該檔 ETF 長期可以適應市場波動而存活下來,如果ETF成立時間太短,你就只能參考投信公司提供的績效回推結果,不過通常投信公司提供的回推結果通常也會截取對ETF本身相對有利的區段來呈現。
選擇成立時間比較長的ETF,你才能查到較多真實的資料,去驗證這檔ETF的績效是否跟他當初設定的目標是不是一樣,有沒有投資的價值。
☛ 延伸閱讀:為什麼大家都在投資ETF?投資ETF的優缺點分析全攻略
投資ETF除了看它本身市追蹤什麼樣的指數之外,其實內容物是什麼也很重要,畢竟ETF還是由很多家公司所組成,所以篩選出來的成分股是不是好公司就很重要,即使成分股不能100%滿意、也要80%是好公司才是,如果這裡面有一半一上都是不好的公司,即使有100家公司在這檔ETF裡面,整體的績效也不會好到哪裡去~